云台山叠彩洞开发历史背景_郭麦旺带头修路的故事

现在提到云台山叠彩洞,人们都会想到这是云台山风景的一个旅游景点,可是谁又知当年这4800多米的山洞是历经了怎样的困难才开凿出来的呢?云台山攻略网今天讲述云台山叠彩洞开发历史背景_郭麦旺带头修路的故事。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背景,致敬那些可爱的人。

云台山叠彩洞

一斗水村

在我省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太行深山区,有一个不大的村落,村中有一眼泉水。此泉虽只有二尺见方,深也仅二尺有余,村民们汲水,一次只能取水一桶,但此泉随取随涌,取之不尽。在山区,水是人们的生命线,久而久之,此处渐聚成村。因为此泉很小,故而名之为“斗水泉”;又因此泉维系着村民们的饮水和生活,故而村名被称为“一斗水村”。

斗水泉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村民,但由于交通闭塞,和外界缺乏沟通,村里经济非常落后。那时,村民们和外界联系只能依靠一条“猴不走”的山路。出门办事,都要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小心地攀爬在这条“猴不走”的山路上。就在这唯一一条通往外面的山路上,还有一处巨石突出的地方,村民都说是阎王在把关,而这巨石也被称为“阎王的鼻子”。在这个“阎王的鼻子”上,过路的村民稍有闪失就会掉进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渊。

斗水泉

在这条路上,有过爹爹和儿子先后摔下悬崖,有过恩爱的丈夫和妻子一瞬间阴阳两隔,还有村中的孝子,跪着央求同村的村民帮忙送家里的病人下山看病,但就在“阎王鼻”,连病人带抬担架的人一起摔下了悬崖……这条“猴不走”的路上有过多少的冤魂,“阎王的鼻子”上留下了多少山民的血与泪,只有默默的大山最清楚。

因为没有路,山里的药材、山货运不出去,山外的生产、生活物资无法运进山里,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山区的经济发展。

郭麦旺立志修条生存路

郭麦旺,1932年6月出生,家里非常贫困,幼年时父母就双双离世,一直过着讨饭、流浪的生活。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解放了郭麦旺的家乡,郭麦旺也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安排到八路军太行南区司令部给八路军放羊,这让郭麦旺又找到了家的温暖。

在以后的岁月里,郭麦旺入团、入党,并于1965年开始担任一斗水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身为全村的领路人,郭麦旺看到家乡的群众这么多年来完全依靠政府救济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他决心要尽自己的所能改变山村的穷困落后面貌。为了便于村民通行,郭麦旺先是带领全村群众修通了各自然村之间的路。但没有走出大山的路,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里的穷困现状,看到这些,郭麦旺焦急万分。

立志修路

正在这时,全国掀起了学习毛选的热潮,其中的《愚公移山》深深触动了郭麦旺,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那句话也引起了他的共鸣。他决心带领群众,用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修一条生存的路,修一条子孙后代不再与世隔绝的路。

在村民大会上,全体村民一致响应郭麦旺的号召,大家表示一定要同心协力,克服一切困难,向封闭自己的大山要一条路!郭麦旺对着大山,带领全体村民吼出了“宁可干死、累死,绝不困死!”的口号。

6年,15公里——隔绝终于成过去
在郭麦旺的带领下,经过勘察对比,他们决定先由一斗水村往山西省陵川县方向开山凿石,然后转山绕道从博爱县柳树口下山。

经过充分的动员准备,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每家每户都踊跃出人出力,一个完全由本村青壮劳力组成的修路队伍成立了。1966年春的一天,党支部书记郭麦旺站在村委会门口的一块石头上,振臂高呼,在茫茫的大山中,一面鲜红的旗帜飘扬了起来,修路队出发了!

没有经验,但大家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力气。在郭麦旺的带领下,修路队攀山越岭,翻悬崖、越峭壁,边勘探边施工。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一根根钢钎,一把把铁锤,犹如蚂蚁啃骨头般开始了凿路。从严冬到盛夏,从日出到日落,炮声、锤声终年不断。郭麦旺和队员们手上磨出了泡,虎口震出了血,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受伤了,吐口唾液轻轻舔舐一下伤口,手中那重重的大锤就又狠狠地砸了下去!

修路成功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漫长的6年过去了。经过村民们齐心协力的艰苦奋战,一条4米宽、15公里长的山路终于修成了。虽然仅仅是一条山路,但这条由一斗水村至陵川琵琶河的道路,终于让村民们可以顺利下山了;再绕道100多公里,终于也能到修武县城了。

路通后,在郭麦旺的带领下,村民们在农业生产方面也连年获得了丰收,彻底改变了吃粮靠救济的局面。

郭麦旺带领村民挖山修路的壮举,愚公移山般的意志,使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种精神代表。他也因为各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优异成绩,于1969年,作为新乡地区中部五县(辉县、汲县、获嘉、新乡、修武)的农民代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二十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在京期间,郭麦旺的发言经周总理批示后,译成了外文,对14个国家进行了广播。

1970年,中央召开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周总理在接见河南代表时问道:“修武的郭麦旺来了没有?”郭麦旺的老朋友史来贺赶紧激动地给修武县委打了电话,委托县委把这个消息转告给郭麦旺。得知这一消息,郭麦旺深受鼓舞,决心再立新功,开出一条不再绕道100多公里而是直接通往修武县城的大道来。

誓死打通下山路

1970年,在郭麦旺的倡议下,一斗水村的村民们积极响应,组织了30名青壮劳力,成立了一个修路专业队。有了绕博爱县下山的山路,村里购买了县里第一辆大卡车,从山下拉炸药、运物料,准备开始往修武方向修路。

誓修路

“一斗水村的人胆子比斗还大!这里的山势根本不可能往修武县方向修路。”一拨又一拨工程设计人员不为村民们那鼓胀的热情所动,摇着头离开了村子,临走还劝郭麦旺赶快停下这“愚公行动”。

一斗水村海拔1100米,周边群山耸立,若按传统方式沿山腰修建半山路,的确不具备条件。但郭麦旺和他的修路队在全村50多户、200多人的支持下,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下定了决心:修不了盘山道,就打穿山洞,就是硬掏也要掏出一条下山的路。

没有什么艰险能够削弱郭麦旺修路的决心,没有哪一座山能够阻挡郭麦旺修路的脚步。

路,在一寸一寸延伸,坚硬的山体被村民们掏出了一个个洞口。在这期间,郭麦旺带领的修路队所经历的艰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在那个时期,修路条件非常差,没有资金,村民们自己筹;没有打洞用的设备,就用原始的方法,先由村民们用麻绳把人吊在悬崖绝壁上一钢钎一钢钎地凿,等开凿出一个能站下脚的小洞,再慢慢地往里一点点延伸;没有支架,村民们就用木头做

修路队的队员们,每人每天只能吃几个窝窝头,如果哪天能喝上村里妇女们手提肩担送来的一点儿玉米糊涂,大家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村民们怀揣着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雄心壮志,用愚公精神为自己鼓劲儿,誓死也要打通下山的路!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自愿出工、出力,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施工现场。

在其后的14年中,郭麦旺带领方圆20公里、12个自然村的300多个劳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苦干了一年又一年,打穿了一个又一个山洞。

叠彩洞内部

为筹集资金,村民们卖牛、卖羊、卖木料,每人每年集资30元,全村累计投资150多万元,义务投工120万个。在修建最长的12号洞时,洞长220米,修建的时候仅炸药就用了400吨,全部花费达68万元,而这些钱大都是村民们自筹的血汗钱。

3号洞——喊回洞 英雄魂

苦点儿、累点儿都没有什么,但有的时候还要时刻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勘测工程,郭麦旺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修陵公路上的3号洞,被当地村民称为“喊回洞”。这个名字的来历背后,有一个惊险的故事:一年冬季的一天,郭麦旺被人用绳子吊到半山腰进行3号洞施工勘测,绳子突然意外脱落,郭麦旺被滞留在仅有一脚宽的山石上。

往上看,峭壁犹如刀削一般;往下看,深不见底。郭麦旺脑海里闪过一丝绝望,但随即一个坚定的信念又鼓舞着他:“路还没有修好,我不能死!我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路!”凭着这一坚定信念和在山里摸爬滚打的经验,郭麦旺冷静观察地形后,硬是抠着石缝,拽着荆棘、树根,一步步小心翼翼地挪到了200多米深的沟底,一直到后半夜才爬着回到村里。

郭麦旺到了村里,整个村子却空无一人。隐约听到从山畔、谷底传来焦急嘶哑的喊声,原来大家正在漫山遍野寻找郭麦旺呢!后来,当地村民就把这个山洞起名为“喊回洞”。

在施工过程中,郭麦旺被“喊回”的经历远不止这一次。在老人们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有一次。那是在昆岭洞旁的山崖上测量时,郭麦旺从40多米的高处摔下,一下子昏迷不醒。村民们含着热泪,将他抬回了村子。伴随着村民们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呼唤,郭麦旺仿佛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殷殷企盼,又从阎王爷的身边被村民们给喊了回来。

叠彩洞

亲人逝也阻挡不了修路的决心

如果说村民们的声声呼喊曾唤回过郭麦旺的命垂一线,但却不能唤回所有人的生命。在修路的20年中,曾牺牲过两个人,而这两个人都是郭麦旺的至亲——弟弟和叔叔。

1974年7月24日,郭麦旺的弟弟,时任村修路队队长的郭秋旺在4号洞爆破施工时,洞里许久没有传出爆破声,大家焦急不安。当众人纷纷要求前去察看的时候,郭秋旺推开了众人,抢先冲进了山洞,可刚进了洞,炮就响了,他不幸被一块飞石击中,献出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来不及拂去失去弟弟的悲伤,没隔多长时间,郭麦旺的叔叔郭珠礼,在施工现场又被空中飞来的石块夺去了生命。

看到书记一家为修路被夺去两条人命,村民们悲痛不已,也有人劝郭麦旺放弃,但郭麦旺缓缓拭去逝者身上的血迹,擦干了伤心的泪水,义无反顾地又投入到了“愚公”的事业中。

叠彩洞惊世人

一斗水村村民苦干、实干,持之以恒向崇山峻岭挑战的新一代愚公精神感动了上级政府。1977年修武县县委决定,在一斗水村已修道路的基础上修建修陵公路,成立 “修陵公路建设指挥部”,任命郭麦旺为副指挥长。

在任副指挥长期间,郭麦旺率先垂范,和新乡地区公路总段派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重新勘察测量,终于把一套奇绝的 设计方案绘成了蓝图。

时任地区交通局局长的张白杨亲自到北京向国家交通部反映一斗水村村民为改变山区交通面貌,不怕苦、不怕困难的实干精神,交通部的领导也被感动了。交通部副部长张文远亲自来到云台山实地察看,并召开会议,会上赞扬说:“一斗水农民在郭麦旺的带领下,协助地区测绘的修陵公路线绝了,中国少有,世界罕见,具有历史意义。”并从交通部直接拨款140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

在以后的具体施工中,郭麦旺和工程师张有臣翻山越岭,废寝忘食,细心计算,具体落实施工方案。郭麦旺更是奋战在施工的第一线。

10洞——脉旺酉辰洞

在艰苦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是施工中常会遇到的一个大问题,郭麦旺为此又付出过血的代价。1985年,15号洞出现严重塌方,郭麦旺不顾众人的劝阻,拦住别人,坚持自个儿进洞勘察情况。他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黑暗中,一块巨石突然塌落。听到声音,郭麦旺急忙躲闪,但巨石还是砸中了他的右脚,整个右脚被砸成粉碎性骨折。至今,他的四根脚趾还不会动。

云台山叠彩洞

为了纪念郭麦旺开山凿洞的事迹,10号洞以郭麦旺和另一功臣张有臣两个人的名字谐音命名,这个洞的名字就是“脉旺酉辰洞”。

血肉之躯铸壮举

经过前后20年的苦战,郭麦旺他们打通了19条山洞,修成了总长度达4831米的隧道公路……这一连串如龙盘蛇绕,也如彩虹般的公路隧洞,已经成为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叠彩洞。

1989年,修陵公路全线竣工通车,一斗水村不仅从此告别了与外界近乎隔绝的过去,而且此路也成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为省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今,站在山下向上望去,由下至上层叠出道道石堰,而每道石堰都是连通两侧山洞的道路,这段路就像在两侧山体里穿针引线般呈螺旋式盘旋而上。当走完19个山洞时,脚下已经升高了912米。

2007年初,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徐光春途径此路时惊叹道:林县有个红旗渠,修武有个叠彩洞,两者均有惊人的智慧,都体现出工程的艰辛与建设者的伟大。
修富路 心不悔——云台深处藏英模

斗水泉,泉水依然清澈甘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叠彩洞,重重叠叠,也载着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豫、晋两省交流更为方便。山里的药材、山货换成了钱,村里的娃娃走出大山到山外求学,如今也学有所成;一些青壮年在农闲的时候,走出深山打工,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现在的一斗水村,凡是山外有的现代化的东西,这里也都有了……他们彻底告别了贫困,走向了富足。

云台山叠彩洞

有了这条通往山外的路,修武县岸上乡党委、政府已开始实施对一斗水村的旅游开发,着力把一斗水村打造成云台山古村落乡村旅游点。一斗水村的村民们也抛开了过去的小农意识,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商机,纷纷办起了家庭旅馆,村民们的生活更是锦上添花。

吃水不忘挖井人,提到郭麦旺老人,村民们各个敬爱有加。
郭麦旺没有躺倒在功劳簿上。在穿山跨涧的修陵公路上,时常看到一位老人踯躅独行。他常弯下腰去,把塌落在路面上的石头或用撬杠移开,或用双手搬去,他就是郭麦旺老人。

行走在这条蜿蜒的山路上,郭麦旺有着太多的回忆:他仿佛能看到英年早逝的弟弟和二叔的身影,如今已耳背的他仿佛还能听到阵阵的炮声在耳畔萦绕,也仿佛有山民们的声声呼喊在耳边回响……在这条路上,留有他青年、壮年、老年的足迹;在这条路上,有过村民们日日夜夜为修路留下的艰辛和汗水……

大山无言,英雄无悔!

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在这里z再次像那些英雄们致敬!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云台山叠彩洞

焦作云台山叠彩洞简介、攻略、门票_图片欣赏

云台山茱萸峰要爬多久

云台山玻璃栈道享受别样的景致

云台山住宿攻略附近住宿多少钱


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云台山攻略网
原文地址《云台山叠彩洞开发历史背景_郭麦旺带头修路的故事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路人甲 表情
Ctrl+Enter快速提交

网友评论(0)